雕塑在人類的所有藝術門類里,論資歷可謂“天字第一號”。梁思成曾有言:“藝術之始,雕塑為先?!绷合壬纬龃搜阅?“蓋在先民穴居野處之時,必先鑿石為器,以謀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繪事。故雕塑之術,實始于石器時代,藝術之最古者也?!彼?,雕塑是所有造型藝術的源頭,是歷史最為久遠的藝術。
除了資歷老,雕塑還是最長壽的藝術。雕塑作品所用材質多是堅固耐用、不易腐朽的材料,相對容易保存,可以長命千歲萬歲,甚至“長生不老”。因此,今天從古人類遺址或者博物館,能親眼目睹千年萬年乃至更久遠的藝術作品,絕大多數是雕塑作品。中國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中,多少都有雕塑文物的存在,有的甚至是以雕塑為主項,如莫高窟、秦始皇陵、樂山大佛、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大足石刻等。如果沒有雕塑這種藝術形式,就沒有這些世界文化遺產的產生和傳承。中國最早的雕塑藝術,大致可追溯至公元前四千年以前。這些最初的雕塑作品是石器和陶器。在漫長的勞動實踐中,始祖先民們對天然的石頭、動物的骨頭和牙齒,以及貝殼等,進行打磨、鉆孔和造型,使相當數量的精細石器具備了雕塑的性質。此后,造型多樣的陶器的出現,又為中國雕塑的多向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不愧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世界上存量最大的古代雕塑作品。耐人尋味的是,當我們現代人審視古人留下的這些雕塑作品時,我們并不感到怎么陌生,其蘊涵的精神情感和審美取向也很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就好像它們產生的年代離我們并不遙遠,要傳達的精神情感是我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由此看來,我們現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一定存在與古代那些無名雕塑家相同或相近的審美基因。說來也毫不奇怪——放眼中華大地,雕塑作品可謂眾若繁星,從廣袤遼闊的蒙古草原,到小橋流水南方古鎮;從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到車水馬龍的沿海大都市;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可以說雕塑無處不有、無所不在,整個中國大地簡直就是一座各種雕塑的博物館。
我們每天都可能接觸到雕塑藝術,有時在旅行景區,有時是在朋友家中,有時是在上學的路上,有時是在下班的車上。每件雕塑佳作,都散發著迷人的魅力,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擴張著我們的想象力。無論何時何地,當你面對一件雕塑佳作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審美沖動,凝神觀望,伸手撫摸,乃至近前擁抱……